信息与电子学院梁艺宝:修学储能 青春踏歌

  梁艺宝,信息与电子学院2012级本科生:信息工程本硕博专业学生,现在本校攻读博士学位。本科期间连续7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,获得国家奖学金、北方工业奖学金和学科竞赛奖学金。本专业和工商管理双学位毕业论文均获优秀;曾担任4年班长,代表班级参加答辩,先后为班级赢得2次“优良学风班”荣誉称号;作为团长,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在学校和学院获奖,获“山东省优秀志愿”荣誉称号;曾获北京市“三好学生”、北京市“优秀毕业生”、校“优秀毕业生”、“优秀学生标兵”、“优秀学生”、“优秀团员”、院“优秀党员”“银牌毕业生”等荣誉称号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
  大家好!时光荏苒,岁月如流。能够站在这里,我感到万分荣幸,看着台下可爱的你们,记忆不由自主地倒带,退回到四年前那个阳光明媚、思绪万千的日子。那天的我,和你们一样坐在这里,摊开青春的画册,手持梦想的画笔,在学长学姐们的启发下,构思自己大学生活的色彩。今天,我将以“修学储能 青春踏歌”为题,带同学们领略大学四年的变幻。

 

竞赛——厉兵秣马,棹歌中流

  回首大一时的我,刚刚摆脱了高考的煎熬,甩掉了父母的唠叨,初入大学,新鲜的元素令我眼花缭乱,面对偌大的空白画卷,却不知从何下笔。我想延续高中的学习节奏,但也不想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牺牲在上课和作业的循环中。于是,我尝试着做出一学期的规划:看几本书,取得什么样的成绩,做好哪些学生工作,参加什么样的学科竞赛……我都一条条列出来,再按照既定目标努力完成。

  关于大学中的课程学习,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,相信其他学长学姐能够给你们足够的启示。而我想通过我自身参加竞赛的经历,和大家分享我不一样的感悟。说来惭愧,一开始,我参加竞赛的目的比较功利,主要为了是获得综合测评的加分。我第一次参加的竞赛是大一的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,我搜索到了往年的竞赛试题,结合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题目,刷了一个近月的题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顺利通过了初赛,获得了参加北京赛区复赛的资格。初赛的题目难度并不高,推荐大家踊跃尝试,也可以顺便准备英语四级考试。首战告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,从那以后,我开始关注学校和学院的通知,各种大大小小的比赛都想要试一试。

  我第二次参加的竞赛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我和其他两名队友都是数学建模的“小白”,仅凭借热情和一些自学的知识就报名参加了国赛。题目公布后,拿到十几页的文档,我们束手无策,完全找不到解题切入点,在网上大海捞针般地搜索,也找不到详细、深入的资料。指导老师告诉我们,要学会使用学校图书馆的论文数据库和数学建模论坛,经过一个上午的资料搜寻和阅读,我们总算有了点思路。

  不幸的是,中途一名队友家里有事要临时回家几天,剩下的工作只能由我和另一名队友完成。我们对题目的进行了分析;参考资料上的公式建立了数学模型;用不太熟悉的编程软件对求解模型中的未知量、绘制结果图表;用略显幼稚和冗余的语言撰写了论文……最终,我们俩勉强在竞赛结束时上交了工作成果。对初次参赛的我们而言,整个过程十分迷茫,再加上一名队友的中途退出,我们的自信心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。遗憾的是,最后我们仅获得了成功参赛奖。

  这次失利督促我进行反思其中的原因,我发现,数学建模这类对于知识基础要求较高的竞赛,就像一个袖珍的科研项目,和队友们一起组成项目团队,虽然这一“小项目”的工期只有短短几天,但从备赛、参赛,到评比的过程,和科研项目的选题、研发和验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也正是这次经历使我明白,竞赛能带给我的不仅仅只有综测加分,我的文献检索、论文写作和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。

  此后,我更加认真地关注各种比赛。通过竞赛的训练,我早早地掌握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,在课程设计和实验报告中,我都谨慎仔细地遵循科学规范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同样一篇作业或报告,我可能需要花费其他同学两倍的时间来完成,但付出总有回报,我所有科目的平时成绩都是班里最高的。竞赛于我,犹如四年的恋人,从一开始的青涩陌生,到后来的相识相知,每一次邂逅都浸透了我的努力,记录了我的感悟和升华。我参加竞赛的动机,也不再像当初那么幼稚,获奖加分其实是附赠品,真正的收获在于能力和心智的提升。

  对于初入大学的同学们而言,首先,竞赛是一项可发展爱好或特长,并不是必需品,推荐学有余力的同学参加。其次,大学四年的竞赛是由浅及深、由泛入精的,大一的竞赛可能更偏向综合能力,而大二之后的竞赛则更注重于专业技能,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,同学们应当关注那些本专业领域内影响力高的竞赛,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。最后,我希望大家不要抱着功利的目标去参加竞赛,要享受团队合作和迎接挑战的乐趣,说不定,当年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们,仍是未来工作或研究中的默契伙伴。

 

社会实践——扎根沃土,躬行践履

  接下来,我想和大家说说寒暑假中的社会实践。有句话说得好: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在我看来,用它来形容我们大学生是再合适不过的。需要在社会中践行我们的责任和担当。

  谈到社会实践,很多同学可能会在心里默默叹气,觉得原本轻松愉快的假期因为多了这一项莫须有的任务而乐趣尽失。坦白地说,我并不知道一项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究竟能带给我什么,我又能在假期里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。然而,大二和大三暑假的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。

  大二暑假,我和小伙伴们怀着热情,参加了“山东省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”,我们主动争取到市结核病防治所的智力和资金支持,活动成果被当地媒体报道。接着,我们还有幸参加了山东省 “深化构建无结核病和谐校园”可持续发展研讨会。这次经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,比起宅在家里,走进社会更能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存在感。在大三暑假,我和五名同学组成团队,计划完成一项更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。在选题时,我们避开了那些中规中矩的题目,把目光聚集在时政热点上。经过研究,我们选定了“以房养老”这一时下热议的政策。这是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的一项新的养老政策,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取得成功,而在国内尚存争议,仅在部分试点城市推行。为此,我们想调查老人们对这项政策的想法和意见。在选择活动地点和对象群体时,我们都犯了愁,是到养老院,还是普通的居民小区呢?这时,一位同学想到自己曾在良乡宜春里社区做过几周志愿服务,而宜春里社区中老年人居多,社区服务部门也与我们学校保持着联系。于是,我们主动联系了宜春里社区的服务人员,商量好了活动的具体时间,对方也十分愿意为我们提供帮助。接着,在策划活动形式时,我们没有选择网上问卷调查,而是选择实地访谈和发放纸质问卷,这样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调查对象的想法。筹备工作完成后,我们按照计划来到了宜春里社区,与社区服务志愿者一起,和老人们唠家常、聊养老政策,老人们也十分配合,在几天中,我们回收了近200份认真填写的调查问卷。实地访谈结束后,宜春里社区服务团队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赞扬,并且同意在宜春里社区建立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基地。最终,我们的实践成果也获得可学院和学校的褒奖。

  这两次经历使我重新认知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。我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在仅有山东省高校参与的省级研讨会上,代表北京理工大学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;也从没想过我们在社区开展的关于“以房养老”政策的问卷调查能够获得学院和学校的奖项,还有一笔奖金。讲到这里,回到一开始的疑问:一项小小的社会实践活动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,我们又能在假期里为这个社会贡献什么?答案不说自明。

  假期中很多同学可能会尝试打工、做兼职,多半不是为了工资,而是为了接触社会,与人打交道。如果你们有这样的想法,那么社会实践将是一个双赢的选择。你可以选择将兼职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,比如助教;如果你不喜欢零碎的工作,可以和同学、老师一起组团,选择有意义的主题,研究你们感兴趣的人和事。这样一来,既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,又能够把社会实践的任务完成地尽善尽美。另外,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,把有说服力的影像资料、通讯稿件整理好,也许在最终的社会实践评比中,也能获得学院和学校的荣誉和奖金,何乐而不为呢?

 

双学位——以梦为马,放手一搏

 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: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。大学四年,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慢慢拉大同学之间的差距。

  我是本硕博贯通培养班的学生,四年里要比同专业本科生多修40多学分,相当于多学近两个学期的课程。熬到了大二,原有的一腔热血渐渐被消磨,甚至变得有些懈怠。但我知道,这并不是说我达到了极限,只是被忙碌的日常所束缚,迷失了那种追梦的感觉。于是在大二下学期,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申报我校的工商管理双学位。一方面,我想利用两个学位带来的紧张感,督促自己不浪费零碎的学习时间;另一方面,是想跟未来的自己打个赌,看看在剩下的两年里,我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。

  当时,我并没预见到大三的节奏会那么紧张,也不知道工商管理是所有双学位专业里课程最多的。但为了兑现当初对自己许下的承诺,我挺过了这两年。为了兼顾两个学位的学习,从周一到周日,我基本每天都是满课,这种高密度的学习节奏促使我不断思考,如何利用好零碎的时间,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。这就需要统筹细碎的工作任务,尽可能利用每一点空闲时间随时进入学习状态,把本专业和双学位的课业任务合理安排、穿插完成。一门专业课程学累了,以前的我需要通过娱乐来缓解,而现在,我会转换到一门双学位课程上,通过切换面功课的性质,保持自己的工作动力,节省了不少娱乐放松的时间。在本专业考试前夕,我常常要面临一两门双学位课程的考试。通过这种双路切换的复习的方法,在其他同学复习一门课的时间里,我能复习两三门课程,最后的考试分数也还令人满意。

  我觉得这种双路切换式的方法在大家今后的学习、研究甚至工作中都是适用的:本科阶段,一路是课程学习,另一路可以是学生工作或社团组织的任务;在研究生阶段,一路是专业课程,另一路可以是研究任务或实验方案;开始工作后,经过合理的统筹规划,也可以把看似杂乱的事务分成多路,协调完成。

  大四最后一学期,我在忙于两个毕业设计的同时,还参与到了我双学位导师的科研工作中。在老师和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,我将本专业的数理研究方法应用到服务创新的热点问题研究中,经过半年的工作,完成了从文科角度来看十分复杂的建模仿真,得出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。这个暑假,导师也推荐我将研究成果向国外高水平期刊投稿。在这里,我想和大家说的是,不要被某一类知识的框架束缚住,从整体上把握,把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思路发散到其他领域,或许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。

  回顾这两年,从一个人的兵荒马乱,到与朋友们并肩作战,我收获了预想之外的科研成果,也收获了跨学院的人脉情谊。我用毅力与恒心回应了自己的期待,用努力丈量了自己成长的道路。在此,我想对同学们说的是,当你觉得生活有些平淡无趣,甚至有些懈怠的时候,不妨跟未来的自己赌一把,放手一搏,就会发现,原来你也可以书写“大神”级别的传奇。

 

结束语——弦歌不辍,砥砺为健

  各位学弟学妹们,大学四年的时光其实很短暂,曾经有人算了这样一笔时间账:大学四年,除去节假日,只有七百多天,再除去吃饭、睡觉和娱乐,真正的学习时间只剩不到一年。然而,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,但也不会拥挤,我们需要用勤奋来丈量生命的长度。最后,希望我分享的内容,能够给大家带来些许感悟。希望大家在有限的年华中,修学储能,在美好的青春之路上,踏歌前行。

发表时间:2017-07-17 供稿: 学生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