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智明:一个非典型博士的魔术之路


       杨智明:中国魔术师协会常务理事、副秘书长。原安徽高校魔术协会会长,中国首个百所名校巡演魔术师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艺术团,中央民族大学魔术社等多所大学的特聘魔术老师,中国学历最高的魔术师。所获奖项有:全球第二大魔术盛会——第七届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全国精英魔术大赛银奖,第四届泛长三角“金手杖奖”魔术大会银奖,第一届“魔幻杯”全国网络魔术大赛金奖,第二届安徽省魔术大赛金奖等。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最美北理年度人物,北京理工大学“创新杯”第三届科普宣讲大赛初赛、复赛、决赛全程总冠军,自2012年研究生入学以来在北理工毕业晚会,新生晚会等晚会演出几十场,在北理工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BTV新闻联播用三分钟报道《中国梦,魔术师杨智明》;人民网、中国新闻网、优酷、北京晚报、青年文摘、皖江晚报等多个媒体分别对杨智明做过采访报道。新浪、腾讯、光明、搜狐、网易、新华网等几千个网站转载学霸魔术师杨智明的报道。在过去的一年里,接到全国综艺选秀节目的多个邀请,包括中央三套《我要上春晚》、中央一套《出彩中国人》、《青年中国说》、浙江卫视《中国梦想秀》、《我看你有戏》、安徽卫视《超级演说家》、北京卫视《造梦者》等。
 

潜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

       杨智明12年来到北理时已是很有名气的魔术师。社团是每个大学生都会有的经历,但能把兴趣发展成事业,还做得风生水起的就寥寥无几了。我们看过他在台上的样子,娴熟的手法,衔接自然的流程,毫无预兆的结局,绚丽得就像一幅油画。于是我们赞叹他的技术,感慨他的天赋,然而眼见为实?眼见为虚?了解过他才知道,生命才是他手下最精彩的魔术。

       在读高三的时候,杨智明身体不好,在每天晚上的学生集体跑步中,永远都是坚持到最后的人,他说跑步至少可以缓解一下胃病的折磨。然而由于身体的原因经常耽误他的学习,他的成绩在当时并不好,在全校排名千名之外。临近高考前的一次运动时,杨智明不小心摔倒致右手手腕骨折,母亲为他跑遍全国各大医院,得到的唯一的结果就是他的右手将永远失去活动能力。杨智明说:“那段时间,母亲每天深夜给我换药,凌晨给我做饭,我不知道她每天有没有睡觉,有时噩梦惊醒时,她的房间的灯还在亮着,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,但是那段时间我常看见她流泪。她为我工作也放下了,用了各种治疗方法,最终都是毫无所获,但是她相信会有奇迹的,就像我现在知道这些魔术的秘密,但是还是愿意去相信这些奇迹。”那次意外导致他第一次高考失利。高考复习的那一年,杨智明更加努力,整整一年,他每天放学总是最后一个走,也更加努力地锻炼身体。

    “第二次高考前,我在自习室哭泣,就算临门一脚后也只是打击,我也不怕,生命就是场自由搏击,几次跌倒就几次爬起。”杨智明说想有多大的成就就要遭遇多大的挫折,如今大家看到的光环笼罩都太浅薄,他的曾经也是满路荆棘,并且现在、未来,挫折、失误、尴尬、挑战也常常光临。但是,他会一直坚持下去。

  在本科时,杨智明同时担任校报编辑部部长,校魔术协会会长,院文艺部部长。在大二即将考英语六级之前,繁重的学业和工作让他再一次累的倒下,医院检测结果是过度劳累导致肺部受损。“每天咳嗽的无法呼吸,有时候真的想放弃,但是父亲和我说过人活在世上,痛苦万分的时候,猛烈的狂风要把自己刮倒的时候,应该在心中树立起不被狂风刮倒的支柱,但是世上不会有不会被摧毁的支柱,只有一个办法保证自己不倒下,就是把狂风当成支柱。”那段时间他顶着肺部的剧痛,每天依旧工作学习。“那段时间天天去医院,一次,在医院一个同龄人告诉我,他爷爷住院了,他最爱的人要没有了,那时候我才发现我生病比我更痛苦的是身边爱我的人,我就决定不再悲伤,后来,医院不再是束缚我的监牢,而是变成了给我启示让我坚强的禅房。”

无数次跌倒是屹立不倒的根基

    “我已数不清有多少的眼泪,我也数不清有几次的跌倒,每次的失败和每次打击,我知道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。”

       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也许,简单的事情,日复一日坚持去做却很难。杨智明说有时候坚持同一样东西真的会烦,耗时间,耗钱。“我只要一有零用钱几乎全花在买道具上了,要想成为一个站在舞台上基本上合格的魔术师,至少要花上2、3年练手法,魔术表演的动作是非常讲究的,每一个手指应该往哪动,每一个眼神该往哪看,都要演绎的完美自然流畅漂亮。练好一样手法,哪怕是简单的动作,都要有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的练习”平时还要通过查阅国外的文献、网站等渠道来掌握国际上最新的魔术动态,一样新的魔术,消化吸收的过程不但需要动脑筋思考,掌握技巧,更要勤奋练习。“那时候才觉得,自己看全世界全都变了,运气是什么定义,不是巧合,是学习。”

       后来开始做电台节目,这也带给杨智明不小的收获,最大的感悟是:“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,需要提高自己,审视自己,但很少有人愿意审视自己的缺点,包括外在的和内在的。我也是这样,在台上,自我感觉良好,台下看到自己的表演视频,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发现自己有很多小动作,很多不玩美,需要不断的改进”。

       因为魔术和博士学位而受到广泛关注,不了解杨智明的人,还以为他的世界除了专业学习和玩魔术就再没有别的什么了,其实不然,他的校园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多彩:受父亲影响,喜欢过书法,高中和大学时学过口琴、吉他。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活动。
 

把表演做成一种公益
 


       读博期间,他在北京各大高校开展了一系列魔术公益巡演活动。指导和参与了北京多个高校晚会中的魔术表演,遍及清华、人大、北外、北师、央财等几十所北京高校。为推广北京高校的魔术文化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。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《能说的秘密》系列公益讲座,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。除此之外,杨智明还定期去各个学校做科学与魔术宣讲,普及科普知识。为了让每次表演都带给观众不同的惊喜,杨智明说他来北京的每一次演出,都加进了自己的创意,在全国内从没有被别人演过的,他觉得这样带来的成就感是模仿别人、照葫芦画瓢所无法比拟的。虽然也有可能是在别人模型的基础上,但是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琢磨,怎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“不一样”。

       这种创新,这股“不走寻常路”的劲儿,可能从小时候就伴随着他。杨智明从小就喜欢拆东西,然后再组装起来,小时候用的一把小剪刀和一把小螺丝刀,现在还带在身边做道具用,中学时适用的碳素笔芯,用完了自己用墨汁加上橡胶用针管打进空笔芯里,这样一个新的笔芯就可以使用了。

       他对自己每场表演的要求很高:每个要演出的魔术的原创成分要高,再就是他对现场音乐的挑剔,他认为,音乐在一个精彩的魔术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,可以增加氛围的神秘感,调动观众的兴趣,他专门为此自学了音频制作,很有配乐都是自己挑选,剪辑,拼接起来的。除此之外,如果能挤出时间,他会去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,对于研究观众心理,控制魔术表演现场很重要。杨智明总结说,魔术表演的难度一点也不逊于科研,科研只需要每天勤劳、按部就班的工作,就可以出成果,而魔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,生活中一个稍微不注意的细节在舞台上都会被放大一万倍,为了给观众呈现最好的自己,生活中吃饭要有规律,不能吃辛辣食物,不能喝酒和冷饮料,平时说话走路都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它既需要具备主持人的素养,站姿,拿捏道具,语言,肢体动作,表情都要到位,又需要结合舞蹈,增加美感和魔术的整体效果,同时又要求魔术师懂得心理学,把握观众的心里,调动氛围,与观众进行互动。

未来就是一步步趁热打铁

 
   “梦想不是未来的事,它就在现在。”想有所得必然要有所放弃,杨智明从中学到今天的博士研究生,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,一档综艺节目,当别人和他聊起火爆的“爸爸去哪儿”时,他像个外星人一样不知所云。但是他说他从不后悔,做好一样事需要专注,更需要付出代价。

      如今的杨智明,在北京创立了“一米魔术团队”,是一个五六个人的小团队,说到队友们,杨智明略显激动,“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,帮我做视频、音乐、道具……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、做实验。这些激励着我必须努力,必须做好,不然真的对不住为我付出的朋友!”问及怎样面对与日俱增的关注和聚焦,他说:“常言道无为无不为,如果真的有一天魔术可以带给我很大的利益,我希望能把所得用在国防、医疗和教育事业中,用魔术为祖国做出贡献”。

       杨智明说他每天都在进步,每天都在接触新东西,学习新魔术,而很多走上商业路线的魔术师,一辈子都是那一个套路,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样的,很难有提高。“相比于他们而言,我反而成长的更快一些,这是我最大的欣慰”。每天一个小时的坚持,让曾经的杨智明从千万个喜爱魔术的孩子中脱颖而出。以后的坚持,我们相信一定会带给他更大的成功。

       随着越来越多的采访和曝光,杨智明名气也越来越大,但他已婉言拒绝了一大部分的通告,他觉得这样才不会影响学术与魔术的平衡。他说,“每天都很忙,现在要充分利用周末、假期,加班努力平衡自己的学业和爱好”。就连平时上厕所、坐地铁、吃饭的时间杨智明都在拿着手机看书,听书,或是背英语。对他来说,无论是材料学专业还是魔术,他都保持着同样强烈的求知欲和不知疲倦的热情。

       “魔术的流程是起承转合,事物也是这样发展的,每一合就意味着下一个起,我们永远不知道结尾会发生什么,正式这种未知的神秘,让科学家们和魔术师们前赴后继的探索,这探索的过程,就是我们坚持的意义。”

 

发表时间:2015-07-19